对东莞市技师学院毕业生刘伟松而言,职业不是一条线性道路,而是一场不断试探、选择、投入、重塑的旅程广告设计。从广告设计师到技术研发总经理,他用七年多的时间,走出了一条不循常规但坚定执着的职业自由曲线。
热爱为灯自学为路广告设计,技术转型从零开始
2017年从东莞市技师学院毕业后,刘伟松进入东莞一家汽车能源环保公司担任广告设计师,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品牌宣传和平面设计广告设计。然而,在负责一次宣传物料的项目时,他开始与软件外包团队频繁接触。随着逐渐参与到原型图、界面设计工作中,刘伟松对软件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,也悄悄埋下转型的种子。
2018年,刘伟松来到深圳一家公司担任UI设计师,白天他完成本职工作,晚上则开启自学模式,学编程、看课件、啃书本,甚至参与开发一些APP项目广告设计。“白天做UI,晚上学代码,那时候觉得特别踏实。”这样一路做到软件产品经理,期间接触到了ERP、CRM系统……刘伟松开始触碰更深层的软件产品逻辑,逐渐地,UI已无法满足他的探索欲,他的目标也瞄准了“技术核心”。
与校友重逢开启创业旅程广告设计,带出一支高效研发团队
2019年,东莞市技师学院校友莫家权找到刘伟松,希望合作开发一款物联APP,两人开始了兼职合作,建立起信任与默契广告设计。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契机出现在2021年,莫家权邀请他共同创立一家新能源相关企业。当时的刘伟松手握一家上市公司的offer,稳定、待遇优厚。一边是通往安全牌的通道,另一边是几乎从零起步的30平方米办公室。“我想了很久,最终还是选了后者。”刘伟松说:“我想去试,去拼一次。”
加入初创团队后,刘伟松承担起广告设计、系统开发规划等多项职责,并以工程师身份从零打造了OA项目管理、公司商城系统、物联网APP等多个软件工具,为企业日后的运转打下基础广告设计。
创业公司飞速成长,也意味着责任的迅速堆叠广告设计。从最初的软件产品负责人到后来的项目负责人,负责研发中心的管理,刘伟松一步步走进决策层,对公司战略开始系统思考。 他带领团队搭建了完善的项目开发与流程机制,主导并推进商城前台和后台、骇盾物联、OA、ERP等系统开发,从需求调研、原型设计、编码到项目上线,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,并引入低代码技术、智能表格工具等,快速有效地完成了需求验证及可行性分析,显著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项目成功率。“我们不是天生擅长破局的人,但始终是那个最愿意蹚出路、啃硬骨头的团队。”刘伟松说。
车企项目挑战下广告设计,三个月跑完一年的研发进度
随着公司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后,迎来了与重庆赛力斯车企的重要合作项目,原计划开发周期为一年,刘伟松带领团队,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从需求定点、开模、硬件定版、软件定版、上车路测到量产交付等全流程广告设计。
“那段时间几乎每周都要通宵,凌晨三点在东莞冻得牙打架,团队一度出现方案卡壳、测试失败等严重问题,但没有人退缩,坚持有问题就面对、再补课、再冲刺的节奏,买书、查资料、不懂就学,大家坚信没什么是搞不定的广告设计。”刘伟松说。最终,项目顺利通过严苛验收,为公司带来数百万元营收。
不定义成功广告设计,但相信坚持的意义
如今,作为公司研发中心的管理者,刘伟松仍保持着那份“做中学、边干边问”的谦逊广告设计。他积极学习TS16949质量体系知识,同时规划未来的开发计划并着手制定售后流程。面对日常挑战,刘伟松更看重过程中的成长:“我没有觉得自己成功,只是一直没有停下来。”他常以雷军的一段话自勉:“回头一望,全是漫长的挫折与煎熬。和大家一样,我也迷茫,我也曾经动摇甚至放弃过,我想跟大家说,我们不要逃避,你经历的所有挫折、失败,甚至那些看似毫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,都将成为你最重要、最宝贵的财富,人生很长,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。”“虽然没有像他那样成功,但是我们还年轻,我们在路上,要敢想,要敢做!”刘伟松说。
在职场浪潮中,刘伟松没有选择轻松的航道,而是在创业的风浪中一步步学会掌舵广告设计。从设计师到团队身后的管理者,他用七年多的时间践行着成长是一次次在迷雾中认准方向,步履不停地走下去。
文 | 记者 余晓玲